資與投機之間的差別在哪裡??一般來說,學術界很少有人願意替投機下定義,甚至很多人會對所謂的投機存在許多偏見。

 

依據維基百科對投機與投資的區別如下:

Speculation and investment[edit]

 

The view of what distinguishes investment from speculation and speculation from excessive speculation varies widely among pundits, legislators and academics. Some sources note that speculation is simply a higher risk form of investment. Others define speculation more narrowly as positions not characterized as hedging.[2] The U.S. 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 defines a speculator as "a trader who does not hedge, but who trades with the objective of achieving profits through the successful anticipation of price movements."[3] The agency emphasizes that speculators serve important market functions, but defines excessive speculation as harmful to the proper functioning of futures markets.[4]

 

According to Ben Graham in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the prototypical defensive investor is "...one interested chiefly in safety plus freedom from bother." He admits, however, that "...some speculation is necessary and unavoidable, for in many common-stock situations, there are substantial possibilities of both profit and loss, and the risks therein must be assumed by someone." Thus, many long-term investors, even those who buy and hold for decades, may be classified as speculators, excepting only the rare few who are primarily motivated by income or safety of principal and not eventually selling at a profit.[5]

 

 

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在【就業、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1936)中曾提到:

 

『事實上,投資專家和投機者的精力與技巧卻別有所寄,因為大部分投資專家所關心的不是如何準確預測投資的長期收益,而是比一般大眾更早一步預見傳統的估價基礎會有甚麼改變。』

 

『對於私人投資而言,目標就是想辦法快速獲利,再把不好的結果轉手給別人。』

 

傳統投資理論奠基於幾個基本假設,其中理性的投資人的假設認為投資人會選擇以股息及股利作為主要報酬,因此買入持有,而投機行為則一般認為是以買低賣高的策略進行交易,並利用市場情緒變化獲取價差利潤及套利機會,但是理性投資人的假設其實背後隱含另一個基本假設,就是市場價格行為是隨機的,符合常態分配的,因此也隱含市場不會突然的巨幅變動,任何一支股票的股價不會出現腰斬、大幅縮水或暴漲的情形,但是實際上是這樣嗎??

 

舉一個實際的來看,如果在2013年年初買入宏達電,當時的股價是1300元,如果以投資的理論來看,理性的投資人應該長期持有以獲取股利或股息,但是如果到2014年底,宏達電股價為140元來看,你的資產價值縮水為原來的十分之一,損失的帳面價值高達1160元,你必須用多少年的股息和股利才能彌補資產價值的減損??

 

傳統的投資理論存在嚴重誤謬,因為它存在一個非理性的假設,就是所謂的股票價值在長期來看是不會大幅波動的,也就是說任何一支股票長期而言有一個均衡價格,但是任何公司企業都有其生命週期,公司會下市會倒閉,會成為垃圾壁紙,而且其發生的頻率遠遠超過經濟學家或是傳統投資理論的想像,甚至相當大的一個比例的公司企業其存續期間還低於十年,也就是說長期買入持有的策略可能變成是極端的冒險,而投機操作反而是理性投資人的最佳選擇。

 

甚至如果我們把觀察時間拉得更長遠,一百年前曾經存在的企業至今超過90%的公司或股票已經消失,少數百年企業其股價經過通膨平價之後,其實質價值也往往低於百年前的價值,換言之,如果長期買入持有的操作稱為投資的話,那麼現代投資理論的主要目的竟然是為了虧損而不是為了獲利,這不是很可笑嗎??

 

顯而易見的,傳統對投資的觀念存在基本假設上的誤謬,對投機則呈現無知的偏見,投機是基於對市場的預測結果,配合市場的可能趨勢作出反應,目的是為了保護長期資產的整體價值,所進行的一連串策略選擇,所以投資人因應市場的變化採取買入持有或是靈活操作的策略才能稱為理性的投資人。

 

 

首先,是投資與投機的問題。嚴格來說,講到投資一般人都會直覺是長線,而投機大多被歸類到短線,其實這個分法有很大的誤謬。所謂的投機,應該被嚴格定義比較好,通常是指在一次可能的機會裡,下重注以求一次重大獲利的做法(比較像是賭博),比如說你得到一個內線消息,知道某家公司會發生問題,市場仍不知道,所以你把所有錢(甚至去借錢)一次全押在放空這張股票,一旦成真,可以得到數以百倍的獲利,這是投機。問題是,如果剛好這時候有個金主願意出面解決該公司的財務危機,股票不跌反昇,你的投機就會變成一件慘事。

 

如果經過長期對市場的觀察和了解,藉由程式或操作指標的判讀進行分析,並計算出適合的進場位置,過程中你必須全神貫注的監視市場動向,隨時準備停損或停利,每一次交易無論好壞都要進行檢討及修正,當做下一次的參考,每天必須觀察整個市場的變化,甚至還必須了解國際間的變化,假日必須閱讀相關書籍或雜誌,你的工作必須是24小時不能停止,不是只是看盤的那五個小時,這樣的工作說是投機,老實說我不能茍同。

 

其實,每一次交易都有缺點,市場上沒有所謂完美的交易,找不到缺點只是代表存在著你不知的盲點而已。所以每天的檢討工作變的無比重要,除了誠實面對自己,最重要的是要承認自己的不完美,直到有一天你可以做到隨心所欲不踰矩的地步,然後你會發現,操作也只是一項工作,套一句"從躺椅上操作-交易心理學"這本書裡的話,操作就是人生的縮影。

 

操作的目的就是在創造價值,你每天上班辛勤工作,不也是在創造自己的價值嗎??

 

其次,就是談到短線和長線的差別。嚴格說,短線未必就是投機,而長線也未必代表投資。我有一檔股票,當初以為價格低到不行了(平均一股不到2),一口氣買了50張,想要放長線賺一筆,可是現在呢??公司下市不說,兩年前還停止公開發行,說他是壁紙也不為過,還好是他撐到現在還沒倒,僅存的一絲希望吧。所以,長線未必就是代表投資。

 

其實從操作的觀點來看,短線和長線要做的功課內容雖然不太一樣,但是份量差不多,甚至短線所要花的心力更甚於長線,但相對可能得到的報酬也比長線多(我是說可能),比如說指數從7000漲到8000點,1000點當中無法避免的會有幾次漲跌,長線賺到1000點,而短線可能賺到兩倍甚至三倍於長線的價值(我是說正確的操作,也可能到最後賺到指數賠掉財富,通常都是因為過度操作造成的,而程式交易往往很難避免過度操作的缺點),嚴格講起來,這時候長線比較像投機,他只是坐等指數到達後獲利了結,而短線必須每天勤奮的操作和工作,承擔可能的風險,獲取更高的報酬也是天經地義的,這時候短線比較像是投資。

 

但是無論是投資還是投機,最終的目的就是要獲利(老實說,每天上班不也是為了要獲利嗎??),既然談到獲利,就要先知道什麼叫做獲利。

 

看到很多人每天談交易,尤其是程式交易信徒們,會把每天的操作結果貼在部落格裡,今天+20,明天-30,這樣做並沒有錯,可是大部分只貼出來而已,通常這樣做了幾個月以後,大部分就消聲匿跡了。(我以前也只是這樣,結果發現,如果只是貼交易點位,其實幫助不大)

 

其中有幾個貼的期間比較長,變成是讓我思考的好例子。計算一下,有一個操作了2年多,算一算賺到了兩百多萬(不知真假,姑且信之),如果這樣看來,他的年所得就是一百多萬,算是還不錯的交易成績。相較於某些已經在開班授徒的,觀察他兩三年的成績,一年獲利不到20萬,還不如乖乖上班。

 

 

在Dr. Alexander Elder的那本「操作生涯不是夢」(Trading for a Living)中對於程式交易有很精闢的評論:

 

『假想一位陌生人在車庫外向你推銷一種自動駕車系統,他告訴你,只要花幾百塊錢買一個電腦晶片安裝在車上,你就不需要再浪費精力駕車。透過這套『自動駕駛系統』,你可以抽空打個盹。在這種情況下,你可能會笑著把他趕走,可是,如果他是推銷一套自動化交易系統,你會嘲笑他嗎??』

 

陷入自動導航迷思的交易者相信,追求財富可以是一套自動化生產設備,某些人嘗試自行設計自動化的交易系統,另一些人則希望花錢買現成的系統。許多交易者相信,只要花幾千元購買這類魔法,就可以將電腦數碼轉換為源源不絕的財富,這如同中世紀武士對於煉金術的看法。』

 

截至目前為止,唯一由自動化交易系統中蒙受利益的人是系統銷售者。對自動交易系統下賭注,就如同對自動駕駛下生命的賭注,第一個意外事故就足以摧毀你的交易帳戶。』

 

大多數黑盒子都是由騙子賣給傻子或缺乏安全感的交易者。黑盒子通常都有令人嘆服的歷史測試績效,每個黑盒子都注定失敗,因為市場始終處於變化之中,即使系統具備內建最佳化程序。在交易之中,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取代人為的判斷,如果你希望透過黑盒子獲利,唯一的方法是銷售它們。』

 

 

不錯的成績定義是什麼??不談插花式的玩玩賺外快的人,我要談的是職業交易人,要談獲利首先要有機會成本的概念,當你正常工作時每個月的薪水是10萬,年收入就是120萬到150(含獎金及利息),這算是不錯的收入水準了,一旦成為職業交易人,你從市場賺到的淨利就應該要至少達到這個收入的7成到8(機會成本),才算是成績還算可以,如果達不到,說真的,回去職場或許是比較務實的做法,畢竟職場賺的雖少,但風險相對比較低。如果是這樣,假設你的機會成本門檻是100萬元,那就是說你的操作系統必須一年可以讓你獲利5000點以上才算及格而已。

 

所以從這個觀點來檢視目前市面上的所有程式交易軟體,他們常常標榜著一年可以獲利5000~6000點,看起來好像很多,其實嚴格來說,也只是剛好而已,並沒有比較有效率,更何況他們所謂的獲利點數,也是從回測過去的歷史資料而來,這裡先不談回測的誤謬及迷思,就算真的可以達到這個績效,說真的,也不值得有多高興。

 

如果更進一步來看,程式交易多半是當沖交易,其實很多都是賺到點數賠掉財富,程式交易的最大獲利者是證券期貨公司和交易所,其次是賣軟體的程式開發商,再來是政府抽到不少的稅,然後還有那些出書收會員上電視當顧問老師的,最後才是使用程式的交易人(通常都是以交易者的虧損在養活前四者而已)

 

這也是我之前說的,利用程式作交易的人要成為贏家的機會,其實是微乎其微的道理。

 

當然,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進入市場玩個幾年(至少要還活著),會寫個交易程式的人,常常就會迫不及待的想要出出書,開開課,收收徒,帶帶單,畢竟要從市場真正的獲利是那麼的難,他們終於發現穩定而無風險的收入其實是那麼的幸福。

 

既然如此,或許你會問我,這樣說來,那我幹麻要做期貨操作呢??我的年所得是200萬元,如果操作期貨賺不到12000點就是虧損了,不是嗎??

 

其實我沒有答案,或許是對每天面對社會很多人為因素的變動,覺得真的膩了吧,面對市場有一種相對的單純感,我只要對自己的操作負責就好,不必再管別人到底怎麼想,最重要的是,現在的工作只適合在這樣的環境有用,也能讓我賺到一些錢,可是一旦脫離了這個環境,我不知道我能靠什麼維生,或許只能去當乞丐或撿破爛吧,所以我想要有一個工具,如果有一天我想去流浪或隱居什麼的,至少可以從市場賺到我的生活或旅費所需的經濟來源,如此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se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