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446094086850  

圖片來源/網路

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般來說,對於技術分析的解釋,大多認為主要是根據過去的股價資料,嘗試運用各項圖形及量化指標,分析過去的趨勢,並藉以預測未來的走勢的一種方式這種概念的基本假設在於認為市場價格行為俱備「歷史會重演」的特性,所以往往就會出現對一些價格行為的解讀方式,而這些解讀往往聽起來很有趣,也似乎有點道理,但是也因為很多解讀方式比較主觀,也無法進一步驗證,所以一直是技術分析被質疑的地方。

 

技術分析可以分成幾個主要的部分加以理解,第一是價格形態,主要以圖形的方式加以呈現,比如說K線或是波浪理論;第二是量化指標,由於圖形的判讀往往產生很多疑義,也缺乏判讀的標準,因此許多前輩大師們根據各種數據,研究了許多指標,而這些指標也常被用來輔助判讀市場價格行為的一些工具,並做為預測及分析的參考;第三個重要的部分就是主觀解讀,並且根據某些常出現的形態給予命名,進而成為某些流派的操盤術,比如說魔法K線、道氏理論、開盤八法等等。

 

相較於基本分析的邏輯,技術分析比較接受市場和投資人並不是完全理性的,因此會不斷重複歷史形態的樣貌,而且往往對於基本分析論者所抱持的理性市場假設,有很多的批評。Justin Fox在其所著的「理性市場的神話」(The Myth of The Rational Market)這樣寫道:

 

『費雪(Irving Fisher)深受理性市場迷思的影響,這種迷思力量強大,大致都能相當完美地解釋現實狀況,但是迷思畢竟只是迷思,是過度簡化的迷思。眾多知名學者看出市場中理性與科學般的秩序,費雪指是其中的始祖,走在時代前面,其他學者大都在很久之後才跟進。』

 

基本分析的理性市場迷思往往是以常態分配做為主要的立論根據,對此,被尊稱為混沌理論之父的偉大數學家龐加萊(Henri Poincaré)在對於常態分配用在物理學中大加讚揚,但是他卻認為用在人類的行為上時,必須小心在意。

 

常態分配或鐘型曲線是無數隨機與獨立原因的結果。龐加萊寫道,「人類聚在一起時,不再依靠機率做決定,彼此也不再獨立,而是彼此互動。很多原因會發揮影響,會困擾群眾,拖著群眾忽東忽西,但是有一件事情群眾無法摧毀,就是巴努奇(Panurge)所說的羊群習慣。」

 

一般來說,學術界會把常態分配用於市場分析的濫觴,始於奧斯本(M. F. M. Osborne,1964)對市場稍作研究後,得到的結論是市場是競爭性賭博的賽局,在這種賽局中,有些人比較精明,有些人沒有這麼精明,玩家經常改變立場,因此賽局呈現出金融混沌或混亂。因為我是研究統計力學的物理學家,對分子的紛亂有所體驗,對我來說,兩者之間的相似性質非常明顯。」

 

雖然說,學術界也常提出一些實證證據顯示,股價行為雖然會出現如同碎形幾何學之父Mandelbrot極感興趣的暴漲暴跌的情形,但是長期股價波動性卻有某種恆常不變的特性,而這也是基本分析論者常常用來駁斥技術分析的主要依據。

 

但是,沒有一條經濟法則認為,金融波動性一定恆常不變或可以預測,但是至少也沒有任何經濟法則認為波動性不能預測。簡單來說,究竟股價是否可以預測,至今仍然很多爭議,如果股價方向可以預測,那麼市場上的每個人都會有白吃的午餐的機會;如果波動性可以預測,意思只是表示財務學教授顯然需要更努力的研究。

 

不論技術分析、基本分析或其他方法,任何交易系統的精義都在於時效(timing)。我們常聽到,時效是所有名家策略的公分母,時效也是這些策略劃分的基準。至於說,基本分析考慮的對象是價格漲跌的理由與原因,而技術分析則研究實際的現象----價格走勢本身----這也是價格走勢圖發揮功能的所在。技術分析的研究對象是市場行為----主要運用圖形----藉以預測未來的價格變趨勢。(Koppel and Abell, 1994)

 

技術分析理論奠立在一個假設上任何足以影響市場價格的基本面因素都會立即反應在市場行為中。換言之,這些基本面因素的影響都會立即顯示某種形式的價格走勢中。因此,投資人只需要研究價格行為。葛蘭傑和摩根斯坦合著的「股價可以預測」(Predictability of Stock Prices)1970年出版,這本書和法瑪(Fama, 1970)極為著名的效率市場假說相比,讀起來好像是另一個宇宙的版本。(Justin Fox,理性市場的神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se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