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5年終於要過去了,這一年的績效雖然還不錯,不過仍然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

 

我是個主修財務投資分析的管理博士,碩士論文也是研究台灣股票指數。

 

同時也是個註冊建築師,註冊室內設計師。

 

今年也成了一個NGH認證的催眠師,ABH註冊催眠治療師。

 

這一篇文章,我想談談我選擇金融投機交易做為未來終生事業的一些想法。

 

 

 

不過,很難想像,在從1993年決定主修財務分析到2008年以前的十五年之間,我對股市投資或投機是有種厭惡感,甚至覺得那是一個浪費生命的事業。

 

我知道做投資會賺錢,但是我也很清楚風險是甚麼,甚至,我認為靠投機賺來的錢,其實是有點「不道德」,因為贏家是把自己的成就建立在那些輸家的痛苦上面。

 

所以那段時間裡,我認為金融操作是一個很虛無的行業,甚至我覺得,金融投資產業是這世界上最沒建設性的一種產業----金融業並沒有生產出任何一個實質的商品,靠的是人性的貪婪和恐懼,把財富從一群人手中轉移到少數人的身上,這是五鬼搬運,只是一切合法。

 

可是,如果仔細來看,金融產業卻是這世上產值最大的產業。

 

 

 

相比之下,我更喜歡我原本的建築設計。

 

我是個建築師,也是註冊的室內設計師,做建築設計和室內設計讓我在完成個案的時候會有成就感,但是每當完成一個個案,我都覺得很多部分並沒有做好,雖然我的同學認為我算是有天分的那種人。

 

我喜歡看各種精采的建築,希望可以到世界各地去參觀體驗那些大師們的設計。

 

可是,當我自己出來創業執行建築師業務以後,我發現時間被綁死了,就算可以去國外看看那些精采的建築,我仍然必須回到國內繼續和業主們搏鬥,不然,我哪來的旅費??況且,這個建築師執照只能在國內有用,出了這塊土地,其實是一張廢紙,如果有一天我想移居到其他國家,可能只能去端盤子或是掃廁所維生。

 

 

 

這其實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或許在國內當個建築師是一個好工作,但是如果從一個國際觀的角度來看,廚師或黑手可能比建築師更能在不同的環境下靠自己的能力生存下來,所以如果有一天我想到其他地方居住,就必須有另一個不受時空限制的生存能力,否則就得永遠留在這裡,因為一旦離開這個地方,我其實是沒有謀生能力的。

 

幸好我有另一個投資分析的專長和學位,所以後來擔任顧問工作,承接政府促參顧問的計畫主持人,雖然經常要面對許多專業上的質詢,不過在國內有本事同時精通建築與財務投資的人並不多,一般的顧問公司得要請不同專業的人才能處理的問題,我一個人就搞定了。

 

所以到最後,我和我的老師一起擔任諮詢委員,審查的對象是國內有名的建築師大老,他們的輩份在以前念書時是不敢想像的,見到他們都是只有立正站好的份,從來沒想過竟然可以平起平坐。

 

可是我發現,我並不開心,而且我仍然必須把自己的時間投入在與業主、廠商、政府主管單位的溝通和拉扯之間,表面上設計費看起來是不少,顧問費也算好賺,但是我的生命就在這些瑣事和重複的過程中,為了搶到一個案子必須沒日沒夜的工作,搶不到案子也要揪心未來的財務問題,我不知道再過十年或二十年之後,我會變成怎樣。

 

 

 

沒錯,就是財務問題,那個問題是讓所有對建築設計或理想有憧憬的人,最後必須從雲端回到地面的真實問題。

 

我問我自己,如果現在你已經三年沒有新案子,這時候來了一個業主,對你頤指氣使,要你做許多在你理念上無法接受或是違背某些理念的設計,比如說設計費三砍四砍還不時暗示要有點回扣,或是三不五時像要摳扣你的設計費用,對你的專業有時候也會提出質疑,這時候你會怎麼辦??

 

以前有一個簡單但其實未必是有用的答案,也可以說是建築師們無奈的自我解嘲,就是要「教育業主」。

 

可是念了企研所的我,知道這其實是鬼話,滿足業主的需求是我們擔任建築師的天職(服務業嘛),遇到願意尊重你的業主是一種享受,可是如果遇到那種水準不夠或自作聰明的業主,經常到最後會忍不住落下狠話:「對不起,本人的能力不夠,請另請高明。」

 

不過,這意味著你將少了一筆設計費收入,如果你還需要發薪水、支付各種開銷、養家活口,午夜夢回的時候,你會思考到底自己在幹什麼??

 

 

 

當然,在社會上很多人都會有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就是建築師是高收入族群,可是說真的我相信很多同業是有苦自知,表面上看起來是這樣,但是事實上,我們是用自己的生命和時間在換取這點微薄的虛榮。

 

如果你不是一個有夢想的建築師,你可以容忍自己迎合業主的無理要求,明明知道那樣很醜卻可以得過且過的話,或許建築師是個還不錯的職業,自己時間算起來也自由(其實要看怎麼看所謂的自由),設計費至少有點保障,只要你別亂投資亂花錢,通常執業十年以後,你會看起來是擁有了自己的事業。

 

當然,如果你是個有想法有夢想的建築師,也許你就會開始覺得並不是那麼回事,如果你很堅持自己的理想,你可以把得到普立茲獎當成是人生目標,也許你會成為一代大師(通常大部分人在半途就放棄了),但是成為大師未必就有好下場,像貝聿銘這樣的並不多見。

 

大部份對建築藝術奉獻犧牲的人通常最後是窮苦潦倒,著名的現代建築大師路康(Louis Kahn, 1901-74)猝死在紐約中央車站的廁所裡,三天後才被人認出來;這幾年被大家所熟知的西班牙建築大師高第(Antoni Gaudí Cornet,1852-1926)死於一場車禍意外,死的時後差點被人當成是遊民流浪漢;我最新欣賞的大師法蘭克萊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1959,我認為他是近代建築的第一代大師),過世的時候負債累累,他在西塔里森的工作室需要靠著大眾捐款才得以存續。

 

當然也有過得比較滋潤的建築師們,就像藝術家們也有那些生前就靠作品名揚天下,像是柯比意(Le Cobusier)、貝聿銘、安藤忠雄等人,不過這些真的只是少數中的少數。

 

 

 

所以,雖然我自認為自己有點藝術天份,要不然怎麼可能在離開學校之後,很短時的時間內,很快就拿到建築師的執照,在幾乎沒有做建築設計實務工作的狀況下,還能在快速設計中拿到高分。不過我也知道自己即使對建築的興趣比較大,但是現實的世界並不是如我們在學校時期想像的那樣。

 

當然我也有很多同學現在也過的不錯,至少案源穩定,但是我也看到很多建築師必須以案養案,必須屈服在業主和現實的壓力,雖然他們表面上看起來不差,不過我不知道是否曾經有過跟我一樣的疑惑,甚至是不是曾經懷疑自己走上這條路是對是錯。

 

所以我認識一些很有天分的建築師,他們其實對於自己的下一代是否繼續繼承他的事業,是有很大的憂慮的。

 

 

 

這很弔詭,大部分的事業來說,子承父業是一種對自己專業的熱愛和期待,因為自己的生命有限,事業的延續性其實是一種神聖使命,但是大部分建築師都不希望自己的小孩繼續走他這條路。

 

為什麼??我一個學弟說的很好,他說建築師是一種勞心勞力密集的工作,年輕時也許覺得這份工作有種成就感,怎樣熬夜都可以,因為看到自己的作品呈現出來的時候,你會覺得很驕傲,即使從來就沒人知道這是你的心血結晶(通常,掛的都是業主或是事務所老闆的名),當然你也可以在二三十年之後弄個漂漂亮亮的作品集,不過就只是這樣。

 

當然,做設計有做設計的樂趣。

 

 

 

選擇走上期貨操作之路,其實是有一些考量。

 

除了因為博士論文的原因,希望能驗證自己的結論以外,期貨或投機操作可以歸納有以下幾個重要的特性,值得讓我花上幾年的時間來進一步研究和努力的。

 

第一,突破時空的限制。除了可以實現財富自由之外,最重要的一個就是人生的自由,而這個自由並不是金錢,而是擁有不再受到時空限制的生存能力。這是一個沒有退休時間的工作,即使是躺在病床上,除非已經彌留了,否則都可以透過網路享受生活;就算是到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都能靠自己的觀念和系統得到生存的所需。

 

第二,實現夢想的工具。人都有很多夢想,但是大多數人都必須為了五斗米而折腰,甚至必須與現實妥協。除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之外,更重要的是將來可以幫助一些人實現他們的夢想,或是協助一些不幸的人們,獲得再生的機會。

 

第三,留給後代的資產。這個資產除了財富金錢以外,最重要的是一個操作智慧的積累,以及一套思想體系的傳承,最重要的是讓自己的後來可以脫離財務困境的干擾,讓他們有足夠的空間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及興趣。

 

第四,自我實現的路徑。學習及研究財務理論之後,自我實現就是如何真正能夠運用在實際的操作上面,並且獲得理論與實務的結合,這是我個人的自我實現期待。

 

第五,人生哲理的體悟。操作結合心理學及心靈成長,可以進一步體悟人生的許多哲理,而不光只是金錢的獲得,市場快速的回饋和挑戰,都不斷逼使我們進一步思考人生的一些問題,事實上,操作就是人生的一個縮影。

 

 

這是我未來希望在金融操作上面,進一步努力的一個動機和方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se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