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機是基於對市場的預測結果,配合市場的可能趨勢作出反應,目的是為了保護長期資產的整體價值,所進行的一連串策略選擇,所以投資人因應市場的變化採取買入持有或是靈活操作的策略才能稱為理性的投資人。

 

因此我們的重心應該是在於如何合理而可靠地預測市場行為,並依據預測研擬操作策略,投資理論更應該深入研究如何提供策略研擬及操作的時機和再評估的模型,才能幫助投資人作出更好的決策。

 

這個就是投資的操作機制設計的基本目的。

 

任何策略都不是無中生有的,必須根基於對市場未來的預測。預測的方法很多,大致上可以分為三種,一是量化預測的模型,這類模型大多基於市場是隨機漫步的假設,因此藉由機率、統計和回歸分析出一套線性或非線性的方程式來作為預測市場的工具;二是圖形分析法,圖形分析或稱為型態學,是依據歷史會重演的假定,歸納歷史價格圖形所產生的自我相似特性,進行分類及解釋,並依據操作者的自我定義,發展出來的預測技術;三是以市場為一種混沌系統觀點,綜合量化與圖形的優點,一方面承認歷史會重演,對歷史圖形或型態的分類結果建立一套可資依循的規則,同時一方面也採取量化指標的參考,並以機率及統計為基礎,規劃一套完整的市場操作機制設計過程。

 

操作機制設計原理(operative mechanism design

 

簡單的講,操作機制設計是研究在自由選擇、自願交易、資訊不完全及決策分散化的條件下,能否設計一套機制(規則或制度)來達到既定目標的理論。里奧尼德·赫維克茲(Leonid Hurwicz)、埃里克·馬斯金(Eric Maskin) 和羅傑·梅爾森(Roger Myerson)等人在19601970年代創立的機制設計理論(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機制設計理論所討論的問題是,對於任意給定的一個經濟或社會目標,在自由選擇、自願交換的分散化決策條件下,是否能設計一個經濟機制使得經濟活動參與者的個人利益和設計者既定的目標一致。設計者可以大到整個經濟社會的制度設計,也能小到只具有兩個參與者的經濟體系參與者,目標是自己的最優利益。機制設計理論包括資訊理論和激勵理論,經濟機制設計理論的模型由四部分組成:(1)經濟環境的困境;(2)自利行為的描述及分類;(3)想要得到的社會或經濟目標;(4)配置機制的設計,包括資訊空間和配置規劃的規則。

 

將機制設計理論放在交易行為上,可以提供市場參與者設計出一套合理的操作機制。「操作機制設計」論點有二:一是交易人的資訊不一致,二是交易目標不一致,因此必須設計一個機制,修正操作的缺失。即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制定一套規則,改正操作行為的缺失,也可讓市場的參與者有套工具來主導或改變行為。

 

古典經濟學派假設市場是完全資訊,不會考慮資訊不對稱的情況,資訊經濟學就是針對古典經濟學派的修正。市場的參與者,不管是交易者、投機客還是投資人,所面臨的是一個資訊不完全的市場,由於任何人不可能掌握其他人的所有私人資訊,在指導或介入市場的活動中會遇到很大的問題。正是由於所有個人資訊不可能完全被一個人掌握,人們才希望分散化決策,用機制或規則這種間接控制的分散化決策方式來實現設計者想達到的目標。這是操作機制設計理論所要研究的問題。

 

操作機制設計理論的著眼點不僅是要指出操作者在市場上遇到的種種不可能性的困境,更重要的是要提供走出困境的途徑。在交易市場上,人類創造了很多能夠誘導人們顯示並測度策略績效的技術分析,也有很多理論對各種市場環境設計出了相應的基本分析法則,很多局部的測度和比較往往形成一些可行的評估方式及指標。市場的交易策略選擇本來就是理性設計和個人自由發揮的結合,二者之間的界線和結合方式是隨著知識的積累和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變化的,而不同的界線和結合又直接影響著人們能夠得到什麼樣的知識和技術。這是一個問題不斷產生又不斷得到解決的複雜過程,而這也是操作機制設計不斷改革的過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se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